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先生因为参加中国文联全委会未能赶来参加开幕式,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霍春阳教授,因故未能出席开幕式,他们分别为展览开幕题写了主题贺词“拓展”。
美术学教授、美术评论家、《艺术之旅》主编杨维民,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庞黎明、张耀来、赵德昌、何东、李寅虎、主云龙、商毅,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中国书画报社社长路洪明、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高山、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李云涛、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石双樑、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金山、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王牧羽老师、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深,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馆长田宝荣,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川、天津滨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中滨文投(天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东霞,天津九思文化董事长于晓鸿、天津谦成文化董事长高文清、墨池国际文化传媒董事长刘洋、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南洋画廊文化传播现当代部门负责人黄新展、天津天狮学院教师、策展人曾丹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天津滨海美术馆执行馆长张东霞主持。
开幕式上,美术学教授、美术评论家、《艺术之旅》主编杨维民教授首先发言:“拓·展”原谓“传拓·道器——中国书画名家题拓作品大展”,后简约谓“拓·展”。“传拓·道器”具有多重内涵和丰富的解读空间,亦可涵盖展览的主要内容。“传拓技艺”“书画艺术”“道器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者为八大美术学院、全国重点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或专业美术团体的画家,作品用书画艺术结合传拓技艺,讲中国故事,将三者有机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激发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造性转化。
因此,“拓·展”即“传拓道器”中国书画名家题拓作品大展,不仅是一次中国画别样体裁、形制的新作展,更是一次跨越古今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简约谓之“拓·展”更加贴切契合,即简言意骇,又令人浮想联翩。陈拓新绘,器痕墨韵,品味无尽,拓展无限。
策展人曾丹宣读了王书平主席的贺信,贺信说:热烈祝贺画展成功,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展现出了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视角和人文高度,这种形式的展览在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是第一次将金石拓片与水墨作品相结合。文化传承座谈会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今天的展览我们将金石拓片与中国水墨画紧密结合,正是守正创新、继承发展的实践。
拓展,有拓有展。“拓”是有对中国文化的挖掘,“展”是中国水墨的延展,是一个向前,向外的,开放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是很激动人心的,这次展览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享受,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一个交流碰撞,我很高兴能与这么多的艺术家们一起参与到这个展览中。也感谢此次展览的主办方,协作方及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再一次祝贺拓·展——全国艺术院校名师名家题拓作品大展圆满成功!”
宣读贺信后曾丹发表感言:感谢杨维民教授为“拓·展”展览命名,同时感谢所有为“拓·展”展览付出辛苦的老师和朋友。通过“拓·展”展览的策展,深感这个展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书画形式的拓展,同时也是打破认知边界,是思维能力的拓展。希望今后能把“拓展”做成一个品牌,拓展出新的形式,开发文创产业,让“拓展”走入生活,“拓展”出无限的可能性,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书画报社社长、天津美术学院路洪明教授代表支持媒体发言,他认为作为一次对绘画形式的拓展,这次展览与平时的展览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现场展览的作品是整个策展过程的成果展示,策展团队借助于传统的拓片,与众多的艺术家合作,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大的艺术活动,是对传统绘画的拓展,是新时代对传统绘画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好个案。《中国书画报》作为唯一一家集书法、国画、篆刻艺术于一体的中字头国字号专业媒体,会及时把这种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推广开来,切实把蕴含美育精神的书画艺术送到读者心坎上,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庞黎明代表天津美术学院参展艺术家发言: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天狮学院的曾丹老师是2023年刚刚毕业的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能够完成这个策展,一方面体现了曾丹老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学成果的体现。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一直延续的一种教学思想,就是把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结合得特别紧密,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科的融合跨界。所以,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曾丹同学的老师也都作为艺术家参与了这个展览,同时还有很多在校的研究生参与了活动的组织和筹备,这本身也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所以我觉得这次展览是非常成功的,也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一种教学方式。总体来说,第一规模大,第二内容深刻,第三是影响大。祝贺曾丹老师首次策展的活动圆满成功,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拓展,拓展出新空间、新形式、新观念。
天津九思文化总经理于晓鸿作为本次展览统筹发言:首先感谢滨海美术馆为我们提供一个这么高水平的展览,感谢各位老师的鼎力支持,为大家创作出这么多美好的作品。金石碑拓历代都有名家题跋的传统,但是,将拓片重新进行再创作的艺术探索这是第一次。高山教授从展览筹备之初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调子,就是从传统中趟出一条新路,中国文化新旧揉和,既耳目一新又内涵厚重。参与展览的艺术家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才得以生发新的创作,这次展览无一不是精品,每一幅作品都值得驻足。拓展,这是杨维民老师起的名字,抓住了展览的魂,这不仅是水墨大家对中国文化的拓展,创作,也拓展到其它艺术领域,设计界的大师靳埭强先生,文艺界的姜昆老师,董浩老师等等大家。艺术无边界,这就是拓展的意义。同时,感谢策展人曾丹老师。再次感谢所有的参展艺术家。祝展览圆满成功!
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代表综合类大学参展艺术家发言,他认为此次展览的举办非常好,正如同展览的名称一样:“拓”,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展”,秉承传统,延展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大爆发和大交汇,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AI技术的飞速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本次展览为我们今后的学科建设、课程创新和应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最后由滨海文投公司总经理王鑫宣布展览开幕。
(供稿:曾丹)
霍春阳题词
贾广健题词
开幕式现场
展讯 spreadtrum
展览题辞:贾广健
学术主持:杨维民
展览统筹:于晓鸿 李凤臣
策展人:曾丹
策展助理:张茜 郑菡莹
视觉设计:高山 南雅雯 张靖雯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美术馆 天津九思文化 天津德昌文化
支持单位:中滨文化艺术 天津七品清源 墨池国际文化传媒 梧桐阁艺术中心 先生画廊
媒体支持:中国书画报 雅昌艺术网 天津美术网 天涯艺术网 画展网 十分艺术网
展期:2024年1月16日至2月25日
展览地点:天津滨海美术馆三层4、5号展厅
前言
杨维民
“拓·展”原谓 “传拓·道器——中国书画名家题拓作品大展”,后简约谓“拓·展”。“传拓·道器”具有多重内涵和丰富的解读空间,亦可涵盖展览的主要内容。“传拓技艺”、“书画艺术”、“道器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
“传拓技艺”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捶拓印制出文字和画像的一种技艺,因在传拓过程中有一套技术方法,故名传拓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中国书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宣纸上,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
“道器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古关于道器之辨的不断审视反复追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经典命题。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者均为八大美术学院、全国重点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或专业美术团体的职业画家,作品用书画艺术结合传拓技艺,讲中国故事,将三者有机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极大的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激发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造性转化。
因此,“拓·展”即“传拓道器”中国书画名家题拓作品大展,不仅是一次中国画别样体裁、形制的新作展,更是一次跨越古今的对话和思想的悟道神交。简约谓之“拓·展”更加贴切契合,即言简意赅,又浮想联翩,陈拓新绘,器痕墨韵,品味无尽,拓展无限。
本次展览作品集请参阅“天涯艺术”微信公众号相关报导
拓·展——全国艺术院校名师名家题拓作品大展开幕&作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