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在津隆重开幕(全记录)发表时间:2017-04-18 12:39 为纪念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中国当代太行画派的开创者、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家、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吕云所先生一生取得的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弘扬传颂他的太行学术精神,同时纪念他逝世三周年,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于2017年4月15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期将至5月15日。 ▲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贺绚绚宣读刘大为主席的致辞 ▲ 河北省涉县县委书记汪涛致辞 ▲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致辞 ▲ 天津美术院院长邓国源致辞 ▲ 吕大江致答谢辞 ▲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中国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典藏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出席展览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的嘉宾有: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贺绚绚,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森,美术评论家舒士俊,四川大学教授林木,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永斌,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书生,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容铁,河北省涉县县委书记汪涛,天铁集团董事长武玉海,天津市文联秘书长商移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曹德兆,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唐云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建会,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海军政治部创作院副院长邹立颖,天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杰,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蒋宗文,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馆长王伟毅,以及霍春阳、贾宝珉、张寿庠、陈冬至、杨德树、王振德、古聿浚、何延喆、杨沛璋、陈福春、郭雅希、杨维民、郝青松、孙飞、韩昌力、史振岭、孙敬忠、李耀春、张福有、焦俊华、朱欣根、纪振民、姬俊尧、张养峰、杨惠东、苏鸿升、李志强、庞黎明、马俊卿、范敏、郑金岩、吕培桓、李旺、路洪明、王山岭、董振涛、刘正、蔡金顺、纪荣耀、陈元龙、高杰、张胜、高学年、史玉、李澜、冼艳萍、徐燕、余澍梅、吕爱茹、刘向东、田军、赵鹤、张洪春、王大成、高明、李庆增、殷金山、邢成贵、赵新立、卞昭宏、王昕、齐君、齐彦、高天武、杨利民、武颖萍、张东升、马丽娣、郭维丽、杨光、韩梅、王霭馨、孙辉、高宏涛、潘建波、马丽、王雨平、马叔英、吕波涛、徐兴光、陈岳辉、张君、张丽、赵秉立、郭静、李琳娜、刘雨桐等艺术界、美术界、新闻界相关人士及吕云所之子吕大江等近千人。86级同学前来祝贺人员有:耿学强、曹敬刚、赵乃隆、周安礼、陈东山、阎石、毛跃、王红、刘洪鸣、吴永键、韩术、李思哲、萧冰等。 本次展览从吕云所先生50余年艺术创作生涯中的海量艺术作品中,精选出160余幅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借自美术馆、博物馆和其他机构及私人藏家。内容丰富、多彩,文献厚重、详实,靓点纷呈,是一次难得的全面展示解读吕云所先生一生学术、文献、教育、教学的学术回顾展。
吕云所先生1940年出生于河北省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读书期间师从于秦仲文、刘君礼、孙其峰、王颂余等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家、中国当代太行画派的开创者、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家、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是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之一。 吕云所先生的家乡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根据地,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 出生于此的吕先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蜿蜒曲折的大山、沟壑,承载了吕先生的童年记忆。父母、祖辈都是普通的农民。在别人眼中的荒山野岭,在吕先生心中陡生了对自然的敬畏,太行山成为吕先生的创作母题。从事过人物画、连环画创作的吕先生,画太行时发现了自己,确立了艺术创作的美学追求,最终选择了山水画——画太行山,成为“太行山之子”。 吕云所先生在七十五年人生历程中,面对世事变化、人生沉浮不消极沉沦,以读书和艺术创作内省,沉浸于高贵的精神世界,不流俗、迎合,视一切为必备的人生体验,以此造就了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其坚强的毅力将沉重的人生化为艺术创作灵感,以太行山为寄托,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态度,创作了大量的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激越、悲壮、完整、丰富的人生。
吕云所先生进行太行山主题创作,从写生出发,吸收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在追求艺术创作精神性的同时,着重感性表达;经过多年的笔墨积淀,蕴太行山的象征意义与感性之中,在巨幅山水画的创作上将书写性、随机性和画面的布局章法、绘画上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板、不滞,韵味盎然。吕云所先生的山水画“回归太行的形体与精神”,充满了“壮美”的诗意,是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高峰。展览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吕云所先生早期创作的作品,包括在六十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漳河畔》组画、《老来红》及早期的人物写生作品。《漳河畔》组画是吕云所先生1962年在天津美院毕业时的作品,配有详尽创作草图、画稿。中国美朮馆馆藏作品《老来红》以及早期人物写生用写实印象手法,以传统的笔墨技巧表现了太行的情感与风貌。通过乡土意识来描绘展现太行风情,在当时画坛和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瞩目,先生年届弱冠便被人们以“太行人、太行情、写太行风”著称,被称之为太行画派创始人。 第二部分是画稿文献系列,全面展示了吕云所先生近五十多年的各种精彩草图、草稿、手稿大小画稿,各类早期人物、山水、素描、速写、写生、习作、连环画、教学杂记、名家来往信件、上学时期及文革前后出版物等文献,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立体全面地展示了先生一生的创作心路与历程。 第三部分为吕云所先生8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黑色积墨太行系列》,可谓毕生心血之创作,配有系列创作草图画稿,他追求深沉、厚重、博大、悲壮的精神,用纯水墨的黑白氛围,即“厚”又“透”的艺术语汇来表现大自然交响乐般的阳刚之气。他的积墨太行无不是他内省式心理历程的折射,也无不是他对于中华文化与民族品格的一种精神体认,满载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精神。 第四部分为吕先生《太行风情系列》及画稿用一种浓厚细腻的乡土抒情情感,用文人笔墨来表现太行意象、以历史与人文来超越乡土诗情,深刻展现了先生对故土太行父老的浓郁的无限眷恋之情。《律动系列》是先生在85年86年所创作的一批带有抽象结构所必然负载的现代精神的一个系列,精湛地体现了中国画骨法用笔的苍劲和纯粹水墨形成的丰富多变的层次意蕴。 第五部分《写意太行系列》是先生晚年回归以笔墨为主体的独立审美创作的。作品使观者感受到笔墨的干湿浓淡,笔墨的强眼刺激,一任抒写直抒胸臆的笔墨状态,在洒脱与灵动的笔墨背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沉滞苦涩的笔墨意味,而这批"笔墨太行"恰恰是他回归太行的形体与精神之内在,两相完美结合统一的体现。先生用质朴厚实、苍茫苦涩、凝重幽深的笔墨去不断舒解他内心的苦痛、淬炼可以栖居他精神思想的太行喻象。
吕大江,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系,200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曾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孙其峰、王学仲、孙克纲、何家英、霍春阳、白庚延、曹德兆诸先生。 吕大江长期随其父吕云所先生学习传统积墨法,努力开拓自己的独立绘画面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山水画创作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教授,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民盟天津市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委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创作委员,中国长城画院理事,京华美术馆吕大江艺术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吕云所山水画工作室讲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学会副会长。 苦难动荡的岁月,英雄的太行山人民,孕育了太行山之子,一代美术大家吕云所先生。吕大江自懵懂孩童即成长在太行山脚下,太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伴随着岁月的沉淀,深深地融入进了吕大江的内心里。自小经受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吕大江受到了父亲太行绘画艺术的浓重熏陶,加之自己的天分和后天对太行艺术忘我的不懈努力,吕大江在知天命的年纪已成长为北派太行山水的知名新生代艺术家。 吕大江完好地继承了父亲的太行山水艺术和艺术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在部分领域和题材上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和突破。本次大匠之园艺术作品展的学术主持尚辉先生对吕大江的太行山树林树木的独到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予以了特别肯定。以下是吕云所之子吕大江在大匠之园展出的小部分作品,充分显示了吕大江对父亲太行学术精神的完美传承和弘扬,也从侧面丰富了本次大匠之园展览的内容,受到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和美术界人士的一致高度称许。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