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艺术网
有料的天涯艺术
更补的传媒联盟
终端的投资伙伴
新闻详情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发表时间:2016-11-09 11:13作者:admin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兰亭序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据说被李世民兰作为殉葬品已永绝于世。当前流传的都是各朝名家摹本或刻本,比较出名是唐摹和宋刻。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都有临本传世。原圆明园“景自天成”的八根石柱刻有七个版本的历代名家临本加乾隆临本,史称“兰亭八柱”。

黄庭经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郎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 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

二谢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二谢帖》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唐代摹本。行草书,纸本墨迹,5行、36字。《二谢帖》的书法风格为“时草时行,间有近楷者,体势间杂。用笔的轻重缓疾富有变化,其字势尚方,颇见骨力”(《中国书法全集》19卷)。《二谢帖》与《丧乱帖》、《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9厘米,总称为《丧乱帖》或“丧乱三帖”。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有“延历敕定”朱文印。丧乱三帖为唐摹本,由手卷改为轴装。

丧乱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4厘米。在圣武天皇时期传入日本。 《丧乱帖》著名的王羲之法帖之一,字势如斜而反正,笔意形断意连,原帖在中唐时期流入日本,现有影印本问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丧乱帖》神采外耀,笔法精妙,动感强烈。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也是其欹侧之风的代表作品,历来为书法学习者所重。

得示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得示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或响拓而形成的唐摹本。《得示帖》与《丧乱帖》、《二谢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9厘米,称为“丧乱三帖”。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干呕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乐毅论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乐毅论》被人推崇为为千古楷法之祖。《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隋智永在《题右军{乐毅论)后》说:“《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行穰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2行,15字。《行穰帖》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字势一泻而下,体格开张,姿态多变。《宣和书谱》卷十五著录《行穰帖》帖目,有“政和”、“宣和”及双龙小印,可证《行穰帖》为北宋宣和内府所藏之物。《珊瑚网》卷一载: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汪珂玉于吴江周叙仲舟中获观此帖。汪氏说:“止存二行,约二十余字,在黄麻纸上,书法精彩异常,惜无前贤跋。后项子京自叙数行。黄玄宰谓:此帖所至处,常有青云覆其上,但肉眼自不见耳”。后入清内府,上有乾隆御笔“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后散佚民间而传入美国,收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频有哀祸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频有哀祸帖》纵24.8厘米,3行,20字。行草书。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胡桃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胡桃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七通尺牍。草书,6行,49字。信中提及王羲之去官之后,在田里以种果为乐事。《胡桃帖》书法风格多纵引、折笔之势。

雨后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纸本,行草,纵25.7cm,横14.9cm。 署款下一草押不识,又“禹民”二字题名。 鉴藏印有 “世南”、“贞观”(画描墨印),以及“四代相印”(朱文,伪)、“志东奇玩”(朱文,伪)、“绍兴”(朱文联珠),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帖后有元邓文原,明董其昌题跋各一段,明邹之麟题跋两段。 《雨后帖》传为王羲之所书的一通信札,所谈之事不可考,书字不够规范,个别字难于辨认。

妹至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妹至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2行,17字。草书作品。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1973年在“昭和兰亭纪念展”上首次公开于世。同为草书,《妹至帖》与刻帖《十七帖》草书诸帖相比,许多字的写法和笔法相合之处较多,如“难”字的起笔与《朱处仁帖》“遂”字的起笔相似,“言”的笔势与《天鼠膏帖》“膏”字相同;“妹”字的结体与《胡母帖》的“妹”字一致;“旦”字欹侧变化亦与《旦夕帖》(《都邑帖》)同。

寒切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寒切帖》为王羲之中晚年所书写。纸本墨迹,5行,50字。唐代勾填摹本,先勾再填以淡墨。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

长风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长风帖》为宋代米芾临摹本(或传为唐代褚遂良临摹本)。分别临摹自东晋王羲之《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三帖。 因为一卷,故以首帖“长风”名之。 王崇齐在《褚遂良摹《长风帖》墨迹初探》一文中认为:“历来归属为褚遂良所摹之王羲之《长风帖》,用笔与点画与米芾有相当的关连,学者如王壮弘已指出其为米芾临书,其他学者亦有相同鉴识。” 王壮弘在《碑帖鉴别常识》一书所附“影印本历代墨迹真伪表”中认为:“晋王羲之长风帖,草书,宋米芾临本。”

游目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草书,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中国书法全集》评价《游目帖》“行、草书间杂,笔画遒劲爽利”。

瞻近龙保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瞻近龙保帖》(唐人临本)。纸本,纵二五厘米 横三七·五厘米。草书。英国大英图书馆藏。在己流传到英国博物馆的一些敦煌卷子中,发现有一帖粉红色纸上写的草书手迹,经研究,确定为是唐人临写的王羲之《瞻近》、《龙保》二帖。这件唐人墨本的发现,为研究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初月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初月帖》原帖已佚,目前流传的墨迹为唐摹本,草书,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第二帖。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之一为王羲之草书《初月帖》,志号为:2011-6,图序为(4-2)T。

阔转久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草书临帖》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绫本,纵162.2cm,横44cm。此轴为傅山临王羲之《阔转久帖》,略有删节。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现存此帖怀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论。贴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快雪时晴帖》帖幅前有“廷”印,后有“绍兴”联玺,又“褚”半印。此帖唐初赐丞相魏徵,传于褚遂良。宋初为铜山苏舜元、苏舜钦兄弟所得。苏氏世代仕宦,收藏宏富,仅此帖就有三本。米芾易得一本于苏激处,为有“褚”印者(宋代刘泾易得一本为无“褚”印者。宣和内府曾收藏此帖,《宣和书谱》著录帖目)。南宋初入高宗内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卖画者售与王穉登,以后转手吴国廷、刘承禧。刘卒后又归吴国廷。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其后为涿鹿冯铨所得。

孔侍中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孔侍中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书,3行,25字。《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丰筋”于此帖尽显。作品墨迹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

平安帖

《平安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精品力作,曾被乾隆帝盛誉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宝,《平安帖》可称顶级藏品,《平安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四行,四十一字。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夜场上,备受关注的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

奉橘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奉橘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行书,2行,12字。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法书作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平安三帖,是指王羲之的三个行书尺牍作品《平安帖》(亦称《修载帖》)、《何如帖》和《奉橘帖》。“平安三帖”亦统称《平安帖》。三帖连为一纸。前隔水,有瘦金书题签“晋王羲之奉橘帖”,下钤“宣和”朱文联玺。首行末“来十”二字右侧,有梁朝“僧权”半字押署。“僧权”即梁朝鉴赏家徐僧权。

姨母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姨母帖》为《万岁通天帖》第一帖。曾摹刻于《戏鱼堂帖》、《真赏斋帖》等丛帖。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姨母帖》为唐摹本,6行,42字。作品书法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其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公元696年由唐代武则天命人双钩廓填,集于《万岁通天帖》中。

大道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大道帖》为王羲之行草作品,2行,10字。笔势连贯类草书,却以行书结字为主调。“耶”字末笔竖画纵长,为王书中不多见的异态。清人孙承泽以为是米芾所临,跋是赵孟頫。

远宦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远宦帖》亦称《省别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草书,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中国书法全集》对《远宦帖》的书法风格评价为“偏锋侧锋甚明显,体势多有章草意味”。墨迹本《远宦帖》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品曾先后辑入故宫法书晋王羲之真迹册。《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一册影印行世。

误坠地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王羲之误坠地帖。字蚕豆大小。唐人欧虞褚陆学王羲之,从此类发源,各擅其能,竟成众美。

上虞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上虞帖》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也提到其他亲戚朋友的近况。草书,麻纸本,7行,58字。作品风格面貌属于王羲之晚年书风。 《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收刻于《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刻帖中,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上虞帖》在明代藏晋王府,旋归韩逢禧。至清初为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所藏。清嘉庆时为翰林商载所收。后又归大兴程定夷。明人詹景凤将之著录于《东图玄览》,并推许为“唐摹之绝精者”。1969年10月移上海博物馆。《上虞帖》被定为赝品。复查时,负责书画鉴定、传拓工作的万育仁不像赝品。1975年,经谢稚柳鉴定,又经上海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用软X光透拍,显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于是断定此《上虞帖》为唐摹本。

大报帖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2013年1月8日早上,日本NHK电视台发布新闻,称一件王羲之的双钩摹本在日本被发现,被称为《大报帖》。 此次发现的摹本长25.7厘米,宽10.1厘米,分为3行,共24个字:“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这被认为是书信的一部分,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日常生活和心情。根据摹本开头的文字,富田淳等人将其命名为《大报帖》。 《大报帖》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有关王羲之书法的珍贵资料之一,有助于研究王羲之的书风,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的特别展览“书圣王羲之”上首次公开。

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作品全集(美到窒息,赶紧收藏) 天涯艺术748期

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额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松间画语 ——新意绘2019之春水墨展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到:
天涯艺术网
首页                展览信息                    网络展厅                   名家专栏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