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先贤名家 | 清华美院建院60周年纪实发表时间:2016-11-02 11:24作者:admin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清华美院隆重纪念建院60周年 金秋艳阳、和风煦日。11月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礼堂隆重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美协顾问王明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学校和学院领导,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等国内外兄弟院校代表,清华美院离退休教师代表,校友,在职教师、在校生代表等近1000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由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主持。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主持大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左)、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中)、皇家艺术学院Paul Thompson(右)出席大会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右)、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左)出席大会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右三)、国外院校代表出席大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首先致辞。他指出,在学院几代艺术家、教育家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清华美院已成为在中国美术和设计教育界享有卓著声誉、在世界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学院,为发展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塑造国家形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致辞 历经百年的清华大学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目前也在向着“更国际、更创新、更人文”的目标迈进。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院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 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发展理念,既要扎根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也要学习国外优秀艺术经验,既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也要放飞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卓越的创造力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杰出人才;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进一步推动文理渗透、学科交融,做文理渗透的典范;继续发扬创新实干精神,凝聚共识、携手共建,不断推动美术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常沙娜先生动情地回顾了学院初创阶段的故事和发展历程。她指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为适应新中国的工艺美术继承和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发展而建立的学院。1958年学院师生参与了北京十大建筑设计任务,为工艺美院各项专业的实践、教育、设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常沙娜先生说院庆60周年之际,特别要缅怀那些学院的创办者们和前辈大师,他们默默耕耘,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为人民服务的专业设计中坚力量和杰出人才。学院服务人民的衣食住行的建院方针和“团结、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应该继续成为办学的宗旨。 老院长常沙娜致辞 常院长引用学院创建者之一的庞薰琴先生一首诗《光华路》来结束发言,“光华路是一条光辉的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光华是为中华民族增添光辉,我们要有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才能有勇气、信心和毅力……让我们还是走我们自己的光华路吧!”话音未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常院长深情的回忆和对学院、对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而感动。 校友代表1965届校友、云南画派代表人物刘绍荟在发言中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镌刻在万余名校友心中的名字,一代代恩师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格深深影响着学生,学生们也受益于母校大综合、大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树立了一生的艺术追求目标和方向。从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走过了辉煌的60年,硕果累累,今天,由设计、美术和艺术学理论三大学群板块组成的现代化办学机制和学院新的发展成果,令人振奋。作为校友,他衷心祝愿母校更加辉煌,前途无量。 校友代表刘绍荟致辞 兄弟院校代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发言,他首先表达了清华美院建院60年的美好祝福。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清华美院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两所院校强强联合,共同开展了多项教学和研究项目,师生往来交流频繁。未来两所院校还将致力于人类文明、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高素质国际人才的培养。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致辞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最后讲话,全面回顾了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他特别指出甲子重开,面向未来,清华美院将继承和发扬学院传统和文脉,以设计学科为主体,形成三个一级学科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以开放、包容、科学、创新为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科学结合,继续推进向研究型学院转变。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讲话 学院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促进通专融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担当的设计艺术人才,为清华大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做出独特贡献;将充分利用综合学科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艺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将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交流合作与竞争,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世界著名美术学院。 纪念大会现场 纪念大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落幕。会后,所有与会嘉宾、校友在大礼堂外拍摄无人机合影,大家开心聚谈、合影留念,共同庆祝母校60华诞! (此图来自朋友圈) 60年峥嵘甲子、60年薪火相传。在建院之初,她是新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高等学府,汇集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美术教育家、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和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家、设计家,他们不仅是学院历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现当代多元设计和美术创作开拓者。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服务的办学理念,履行“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历史使命。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了“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以及融合古今中外艺术精华、促进艺术与科学结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学院师生在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中留下了诸多堪称经典的作品,发挥了学院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的作用。 60年,一甲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辉煌中走来,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建设世界著名美术学院的征程中,她将走向新的辉煌!(图、文:综合办、无人机航拍)
丙申仰望 致意先贤向前辈恩师致敬
东方神韵—卫天霖 (1898—1977) 卫天霖先生
卫天霖,我国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西方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 卫天霖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大家。他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以及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白芍药》 卫天霖 38cm×45cm 1953
《条案上的葵花》 卫天霖 50cm×60cm 1973 《月季与菠萝》卫天霖 48cm×59cm 1975 光宇万象——张光宇 (1900—1965) 张光宇先生
张光宇,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大美术”事业的开创者,杰出艺术设计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美术家、出版家、艺术活动家,中国20世纪文化艺术杰出人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民间情歌》 张光宇 34cm×27cm 1936 新诗库系列《蝙蝠集》 张光宇 37cm×28cm 1936 《重庆观音岩重阳洞》张光宇 29cm×38cm 1941 《伊索新语》张光宇 29cm×28cm 1947 画境书亮—陈叔亮 (1901—1991) 陈叔亮先生
陈叔亮,著名革命文艺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著名画家、书法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新文化运动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大家。他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以及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妻子》陈叔亮 45.5cm×43.5cm 1930 连环画《走向那里》 陈叔亮 尺寸不详 1950 《松》陈叔亮 82cm×49cm 1976 书法 《人生易老》陈叔亮 尺寸不详 20世纪70-80年代 天籁琴音—庞薰琹 (1906—1985) 庞薰琹先生
庞薰琹,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画家、艺术设计家,艺术史家,我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者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者之一。 《地之子》庞薰琹 45cm×37.2cm 1934
《红色图章匣》庞薰琹 38cm×29.2cm 1941 《紫与白的菊花》庞薰琹 70cm×82cm 1964 图圭心元—雷圭元 (1906—1989) 雷圭元先生
雷圭元,我国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图案家、画家,中国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中国图案理论及装饰设计教学体系的开创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匈牙利风景》雷圭元 34cm×47.8cm 1954 《城乡互助 物资交流》雷圭元 81.5 cm×129.5 cm 20世纪50 年代 《渔女》 雷圭元 40.2cm×61cm 1984 精工致志—郑可 (1906—1987) 郑可先生
郑可(曾用名:应能),我国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艺术设计家、雕塑家,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西方“包豪斯”在中国早期的重要转播者,誉称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父,新中国金属工艺专业的创建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和雕塑专业学科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新一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郑 可 20世纪40年代 《陶瓷系列》郑 可 尺寸不详 20世纪50年代 《陶瓷系列》 郑 可 尺寸不详 20世纪70年代 《人物素描头像》郑 可 38cm×26cm 20世纪70年代 笔墨诗心—白雪石 (1915—2011) 白雪石先生
白雪石,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中国山水画家,我国现代山水画的创新的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学科和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为我国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开创了新的门派。他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复兴的一面旗帜。 《牧羊女》白雪石 130cm×62.4cm 1959 《芍药》白雪石 直径55cm 1965 《阳朔遇龙镇风光》白雪石 48cm×182cm 1980 《千峰竞秀 万木争春》白雪石 122cm×246cm 1992 致贞清远—俞致贞 (1915—1995) 俞致贞先生
俞致贞(字怡云、一云),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工笔花鸟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学科和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开拓者。 《得志图》俞致贞 153cm×68cm 1937 《蜀葵》俞致贞 124cm×63cm 1956 《荷花鹭鸶》 俞致贞 87cm×47cm 1958 《瓜果飘香》俞致贞 145cm×76cm 1964 商美远迈—袁迈 (1915—1980) 袁迈先生
袁迈,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艺术设计家、画家,新中国包装装潢,平面设计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专业学科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松花江畔》袁 迈 27cm×76cm 1961 《扬州写生》袁 迈 22.4cm×27.2cm 年代不详 《大浪淘沙》袁 迈 26.2cm×26.1cm 20世纪60年代 《收工了—石家庄农村》袁 迈 19cm×26.7cm 1973 釉彩形神—梅健鹰 (1916—1990) 梅健鹰先生
梅健鹰,著名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家,画家,新中国陶瓷艺术事业发展的开拓者,中国古窑名瓷的恢复和抢救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学科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木刻《下滩》梅健鹰 尺寸不详 1940-1946 人民大会堂用瓷 《青花茶壶》 梅健鹰 1959 《李村小景》梅健鹰 尺寸不详 1972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礼品系列》梅健鹰 1985 览美若谷—吴劳 (1916—2009) 吴劳先生
吴劳,著名革命文艺家、美术教育家、设计家、画家,中国现代展览设计事业的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院长沙可夫》吴 劳 12.5cm×9.8cm 20世纪40年代 《虎啸》吴 劳 50cm×79cm 20世纪70—80年代 《彩墨写生之一》 吴 劳 49cm×34.5cm 年代不详 《鱼乐图》吴 劳 68.5cm×33.5cm 20世纪80年代 艳花高树—祝大年 (1916—1995) 祝大年先生
祝大年,我国杰出的陶艺家、壁画家、工笔重彩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先驱,中国现代重彩画的拓荒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重要创建和开拓者。 《建国瓷斗彩中餐具》祝大年 1953 《芍药》 祝大年 87cm×70cm 20 世纪60 年代 《李村枣树》祝大年 85cm×120cm 20 世纪70 年代 《玉兰花开》祝大年 54cm×110cm 1978 它山之境—张仃 (1917—2010) 张仃先生
张仃(它山)辽宁北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革命文艺家,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艺术家、中国现代“大美术”的一面旗帜,中国现代美术事业、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和开拓者。 《大公鸡》 张 仃 68cm×44.5cm 20 世纪60 年代 《樱桃沟农舍》 张 仃 46cm×34cm 1975 《车站》 张 仃 33.5cm×34cm 1975 《深谷清池》 张 仃 69cm×138cm 1996 神韵傲骨—吴冠中 (1919—2010) 吴冠中先生
吴冠中(荼),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成就卓著、具有重要影响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中国现当代艺术创新的一面重要旗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开拓者。 《故乡之晨》吴冠中 62cm×46cm 1960 《山村晴雪》吴冠中 91.5cm×91.5cm 1964 《巴山春雪》吴冠中 70cm×140cm 1983 《鹦鹉》 吴冠中 尺寸不详 20世纪80年代 墨彩心舞—阿老 (1920—2015) 阿老先生
阿老(曾用名老宪洪),著名革命文艺家,中国具有影响的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家,人物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和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开拓者。 《毛主席与傅连璋在老乡家》 阿 老 尺寸不详 20世纪50年代 《全中国儿童热爱毛主席》 阿 老 尺寸不详 20世纪60年代 《白毛女舞》 阿 老 43cm×34cm 1973 《草原上的热巴》阿 老 45cm×67cm 1987 化境生晖—奚小彭 (1924—1995) 奚小彭先生
奚小彭,我国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艺术设计家、画家,新中国室内设计、建筑装饰、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奠基人,我国建筑装饰事业的杰出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学科的创建和开拓者。
人民大会堂天花顶 奚小彭 1958-1959 民族饭店厅头门廊装饰 奚小彭 1959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会堂天顶灯饰 奚小彭 1959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