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展|浙江美术馆发表时间:2013-12-28 20:59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四川博物院、浙江美术馆 2013年12月28日-2014年3月16日 敦煌石窟艺术是现代中国美术家心目中的“圣地”。敦煌的发现,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发展、美术语言的探索、美术创作的推进,都提供了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经验。 张大千——上世纪中国画坛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形成独具特色的画风,影响遍及海内外。他作为第一个到敦煌临摹壁画的中国专业画家,携家人弟子于1941年春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风餐露宿,殚精竭力,临摹了276幅壁画。同时张大千对石窟的结构、彩塑与壁画的内容、多少、大小均做了文字说明和年代考证。张大千先生对这座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国绘画艺术渊源的分析和论证,创立了中国艺坛上的“敦煌画学”。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整理、发掘、革新和发展。他以文化使者自任,足迹遍及南北及美洲及欧洲各国,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祖国的文化艺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57年,纽约美国世界美术协会公举大千先生为“当代第一画家”。大千先生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其诗、书、画、印、鉴堪当五绝。徐悲鸿先生尊其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一生,作画逾万,获奖无数,影响遍及寰球,无论用任何词语赞誉其画作都不算过分。我们仰视其艺坛高度,却往往忽略了天才背后所布满的辛勤汗水;我们欣赏其才情胆略,却常常忘记了他也是从平凡中走向辉煌与传奇。大千所以成其为大千,其天才、性情、阅历、勤勉,缺一不可。他在敦煌如“犯人受刑”一般的临摹壁画,耗资巨万,以致债台高筑。两年又七个月的时间里,大千共摹写了276幅作品,这些心血之作,成为大千一生艺术苦旅的重要奠基石。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张大千二十多岁时,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艺术特色: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